2003年之前是整个银行业的噩梦,2003-2013年是股份行的黄金十年,2012-2016年上半年则是城商行的黄金五年,2017年到现在国内的银行业开始出现了明显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在134家城商行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笔者厌倦了教科书式的分析架构,以期通过一些非常传统的指标来表达再简单不过的观点。

134家城商行排序:规模仍是最崇高的信仰


134家城商行中新疆银行(成立时间较晚、2016年)和铁岭银行没有披露2018年信息,所以只能统计132家城商行,且数据均为2018年年报。当然对于一些没有年报的银行,通过其发行债券(如同业存单)公告也可以查找得到,这也是本文数据的来源之一。

无论内涵还是发展推动,规模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对城商行最直接的期待和最崇高的信仰。2018年底134家城商行的总资产规模合计为33.09万亿元(我们统计的数据则超过35万亿元,应该说存在一些偏差,主要是有几家银行采用了2017年或2018年中的数据,如包商银行和锦州银行),这样看来这些银行应该在2018年是有明显缩表。

不过整体上看,现阶段已有6家城商行的总资产规模突破了万亿元,三家银行突破了两万亿元(江苏银行2019年已经突破2万亿元大关),5000-10000亿元之间的城商行数量达到了11家,也即总资产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的城商行数量有17家,加上后面比较接近的几家(4000-5000亿元的城商行有5家),预计现在已经有20家了吧,且这20家城商行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20万亿元,几乎是占据了全部城商行的70%,分化还是比较明显,头部特征比较突出。

此外,千亿级以上城商行数量达到84家,千亿级以下城商行数量则为48家。


134家城商行数量分布:有的地方不该有那么多城商行


中国的城商行主要分布在哪里?辽宁、山东、四川、浙江、河北是其最重要的集聚地,分别有15家、14家、13家、13家和11家,这5个省份合计便已有了63家,几乎占全部城商行数量的一半。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一些,也许还能够理解,那对于辽宁、山东、四川、河北这些千疮百孔的地区,也拥有这么多城商行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可能这些地方也许对金融有不一样的感情吧,想通过城商行来加杠杆,带动经济,毕竟城商行本质上相当于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嘛。特别是辽宁地区,何德何能可以拥有15家城商行?

再看一下山西、新疆、广东、河南四地,分别有6家、6家、5家、5家合计22家城商行,新疆地域广袤(面积是全中国的1/6)、可以理解,山西偏僻也能说的通,河南人口众多也算是一个理由,广东民营经济发达似乎也算是理由。好吧这四个省份的理由都很充分哈哈哈哈,细想一下要比前面5个省份的逻辑更自恰。

福建、江苏、江西和内蒙古均分别有4家城商行,广西、云南分别拥有3家城商行,甘肃、贵州、黑龙江、湖北、湖南、宁夏、陕西、重庆分别拥有2家城商行,还有8个省份均只有一家城商行(安徽、北京、海南、吉林、青海、上海、天津、西藏)。

134家城商行规模分布:有的地方城商行规模不应该那么大


数量上分布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着规模分布特征,虽然有的地方只有一家城商行,但规模庞大啊,比如北京的北京银行、上海的上海银行、安徽的徽商银行等,这三家均是万亿级城商行,且均位于城商行前10,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分别位列城商行第一和第二。

从规模上看,江苏、浙江和辽宁三地的城商行规模分别达到3.51万亿元、3.37万亿元和3.20万亿元,是城商行规模达到3万亿以上的三家城商行,其中江苏的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以及浙江的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已经足够有代表性了。
北京和上海地区刚才已经说过了,完全处于一家银行打天下的时代。

其它城商行规模超过万亿的地区有山东(1.78万亿元)、河南(1.49亿元)、四川(1.45万亿元)、广东(1.40万亿元)、福建(1.29万亿元)以及安徽(1.05万亿元)。其中山东靠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和威海银行,广东靠广州银行和东莞银行等,福建则靠厦门国际银行,安徽仅靠徽商银行。

城商行规模在5000亿元以下的地区还有7家,分别为陕西(4847亿元)、云南(3892亿元)、吉林(3619亿元)、宁夏(2069亿元)、青海(1069亿元)、西藏(639亿元)和海南(373亿元)。

城商行规模位于5000-10000亿元的地区有12个,从高到低分别为江西(江西银行和九江银行两家上市银行)、黑龙江(哈尔滨银行)、湖南(长沙银行和华融湘江银行)、贵州(贵阳银行和贵州银行)、内蒙古(包商银行和内蒙古银行)、天津地区(天津银行)、重庆(重庆银行和重庆三峡银行)、甘肃(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广西(桂林北部湾和柳州三地银行)、新疆(昆仑银行和乌鲁木齐银行)、湖北(汉口银行和湖北银行)、山西(晋商银行)。

134家城商行名称探析:带“商”字的最多


城商行在起名字的时候均有趋同性,目前国内共有7家银行的名称中带有“商”字,以山东最甚,这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属地商文化吧。

这7家银行包括徽商银行、包商银行、莱商银行、齐商银行、临商银行、晋商银行、宁波通商银行(以前叫宁波国际银行)。其中,徽商银行是开了这个名称的先河,毕竟徽商还是很有名,随后的晋商银行似乎也是在沿用徽商银行的思路。

134家城商行上市情况:2家A+H,11家纯A股,12家纯港股


134家城商行中已有25家银行实现了上市目标,占比接近20%。其中,郑州银行和青岛银行均为A+H股上市银行。

其余纯A股上市银行(按规模排序)分别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成都银行、西安银行、长沙银行和苏州银行。

其余纯港股上市银行(按规模排序)分别为盛京银行、徽商银行、锦州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中原银行、重庆银行、甘肃银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晋商银行、泸州银行。

134家城商行不良率:有些地方的资产质量实在堪忧


虽然不良贷款率可能低估了城商行真实的资产质量情况,但横向对比下,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更能说明哪些地区的城商行的资产质量情况比较差。2018年底有6家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4%,分别为泰安银行、攀枝花市商业银行、青海银行、富滇银行、衡水银行、长城华西银行,地区分别为山东、四川、青海、云南、河北五地,和债券违约情况对比是不是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不良贷款率在3-4%的银行有8家,分别为宁夏银行、烟台银行、雅安市商业银行、凉山州商业银行、达州银行、临商银行、盘锦银行、平顶山银行,其中四川占了3家、山东占了2家、宁夏1家、辽宁 1家、河南1家,均集中在投资者比较纠结的地域。

那么有没有一些地方的城商行资产质量比较好呢,当然有。134家城商行中有7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1%以下,从低到高依次为海南银行(0.36%)、台州银行(0.63%)、湖州银行(0.66%)、厦门国际银行(0.73%)、宁波银行(0.78%)、广州银行(0.86%)、南京银行(0.89%),可以看出浙江地区的城商行和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有机构布局的厦门国际银行资产质量最好。

134家城商行经营成效:ROE在15%以上寥寥无几,10%以下比比皆是


ROE是最能够代表一家银行经营成效的指标。但对于城商行而言,ROE普遍较低,能够保持在10%以上可能都算优秀水平,平均水平为9.19%。

ROE在15%以上的银行有9家,从高到低分别为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乌海银行、贵阳银行、宁波银行、甘肃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可以看出3家浙江地区的城商行,这个应该和浙江地区的经济特点有关,当然浙江地区有些城商行也是ROE较低的,如温州银行、金华银行、绍兴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等。

ROE在10-15%的银行有43家,那就意味着ROE在10%以下的银行有64家(只有116家银行披露了ROE数据),ROE在5%以下的银行有21家。

那些ROE较低的银行要努力啦,ROE中等的银行也要力争上游……

134家城商行业务结构:大部分以投资类为主


通常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在50%左右,而同业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占比在30%以下。但是对于很多城商行而言,则主要以投资类业务为主,这是地方性银行最主要的业务特征,也是它们规模信仰的最大支撑。

134家城商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不45%,其中42家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在40%以下、15家银行在35%以下、4家银行在30%以下。也有24家银行的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在50%以上。

城商行是地方性银行的典型代表,毕竟农商行中规模在千亿级以上的也仅有40家而已。但是城商行复杂的地域依赖性和错综的地方股权关系,让其经营模式上呈现出非常局限性的特征,也更易受周期性影响。无奈之下,城商行自身的经营成效也呈现出更大的波动性,某种程度上也承载着地方融资平台的职能。有些地方经济较差,但城商行发展却比较激进,比如辽宁地区和山东地区,当然也包括河南地区、云南地区等。

有些地方经济规模较小,还要被政策限制在某些固定区域,一刀切背后下的低效监管以及低效的金融资源配置严重弱化了地方性银行的功能,而这种监管模式还在继续,寄希望于城商行自身的努力,在全国性银行的压迫之一,无疑会使风险暴露更加集聚,而不是慢慢缓解。